本文共9179字,阅读本文大概需要18~31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 《论语》 ?????????B. 《大学》 ?????????C. 《学记》 ??????D. 《孟子》
2. 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功能?( ???)
??A. 经济功能 ?????????B. 育人功能 ?????????C. 政治功能 ???????D. 文化功能
3.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 梅伊曼 ???????????B. 赫尔巴特 ?????????C. 洛克 ???????????D. 康德
4. 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 幼儿阶段 ?????????B. 青少年阶段 ???????C. 成年阶段 ???????D. 老年阶段
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 连续性 ???????????B. 长期性 ???????????C. 创造性 ?????????D. 示范性
6. 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 夸美纽斯 ?????????B. 斯宾塞 ???????????C. 杜威 ???????????D. 博比特
7. 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 ???)。
??A. 联结学习 ?????????B. 附属学习 ?????????C. 正规课程 ???????D. 隐性课程
8. “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启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直观性原则
9. 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文纳特卡制 ???????B. 活动课时制 ???????C. 道尔顿制 ???????D. 特朗普制
10.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 思想性原则 ???????B. 疏导性原则 ???????C. 连贯性原则 ?????D. 一致性原则
11.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A.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 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 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2. 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
??A. 注意分配 ?????????B. 注意稳定 ?????????C. 注意分散 ???????D. 注意转移
13. 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
??A. 外在远景动机 ?????B. 内在远景动机 ?????C. 外在近景动机 ???D. 内在近景动机
14. 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复述策略 ?????????B. 调节策略 ?????????C. 监控策略 ???????D. 计划策略
15. 赵明能够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6. 赵毅在学习过程汇总,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 ????)。
??A. 整体型 ???????????B. 序列型 ???????????C. 场独立型 ???????D. 场依存型
17. 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
??A. 主观性 ???????????B. 感染性 ???????????C. 客观性 ?????????D. 两极性
18. 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A. 惩罚和服从 ???????B. 相对功利 ?????????C. 遵守法规 ???????D. 道德伦理
19. 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教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A. 强化法 ???????????B. 系统脱敏法 ??????C. 理性—情绪疗法 ?D. 来访者中心疗法
20. 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症属于( ???)。
??A. 恐惧症 ???????????B. 焦虑症 ???????????C. 抑郁症 ?????????D. 强迫症
21. 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 ???)
??A. 自我服务行为 ?????B. 人际纪律 ?????????C. 自我约束 ???????D. 反抗行为
二、辨析题(本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
?
?
?
?
23.?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
?
?
?
?
24.?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
?
?
?
?
?
25.?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
?
?
?
?
三、简答题?(本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 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
?
?
?
?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
?
?
?
28.?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
?
?
?
?
29.?简述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
?
?
?
?
四、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 材料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的教学片段
王老师:词的上阕重在写景,而下阕引用了周瑜这个人物,有何用意?
学生甲:苏轼在上阕已经提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塑造周瑜的形象是为了照应上阕,因为周瑜就是一个英雄豪杰。另外,是为了把周瑜这一英雄豪杰与自己做对比,“早生华发”与“人生如梦”可看出是苏轼对自己的哀叹。
学生乙:我读过周瑜的传记,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是他娶小乔十年以后的事,词中“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也许是为了显示周瑜的年轻,与苏轼的“早生华发”相对比。后面“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出了周瑜儒雅的打扮、从容的姿态和功业之大,与苏轼功业无成形成鲜明对比。
王老师:两位同学的发言把周瑜在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得比较完整。我们还学过杜牧的《赤壁》,大家记得吗?
学生:记得!
王老师:好,我们一起朗读一遍。
学生: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王老师:在这首诗中杜牧强调赤壁之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东风。
王老师:为什么同样是写赤壁之战,战争的关键却不同呢?是不是哪位作者搞错了呢?
学生丙:我认为他们都没有搞错,苏轼塑造周瑜这个人物形象,主要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是为了用周瑜的年轻有为与自己的光阴虚度、壮志未酬做比较。杜牧的诗却把赤壁之战的关键归于东风,假设没有东风之力,周瑜将会一败涂地,可能是突出杜牧自己的雄才伟略吧。
王老师:的确是这样。苏轼的词与杜牧的诗都想表现作者自己的思想,他们对所歌咏的史实评价不同,是因为他们要表达自己不同的抱负。苏轼要借用周瑜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但是壮志未酬的感慨。杜牧有济世之才,通晓兵法,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感史伤怀,把赤壁之战的功绩归于东风,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
问题:(1)这个教学片段主要体现的是哪条教学原则?(6分)
??????(2)贯彻该原则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要求?(12分)
?
?
?
?
?
?
?
?
31. 材料二:
肖平、王东、高力和赵翔喜欢踢足球,也爱观看足球比赛。但是他们在观看足球比赛时,情绪表现不一样。当看到自己喜欢的球星踢了一个好球时,肖平立刻大喊:“好球!好球!”同时兴奋地手舞足蹈;王东也挺激动,叫好并鼓掌,但是没有肖平那么狂热,有时还劝告肖平别喊;高力只是平静说了一句“这球踢得还不错,有水平”;而赵翔则始终沉默不语,会心一笑。
问题:(1)请指出这四个人的气质类型。(6分)
?????????(2)请说明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8分)
(3)请说明教师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4分)
?
?
?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
1. C【解析】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战国时期的《学记》。
2. A【解析】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的总和,这里说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提高生产力的表现,属于教育的经济功能。
3. D解析】康德最先将教育学搬上大学的讲坛。
4. B【解析】青少年期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心理断乳期“。
5. B【解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6. B【解析】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经典课程命题,并在其《教育论》中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叙述和解答。
7. B【解析】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过"连带学习"的概念。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改的熏陶。
8. B【解析】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题干中所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9. D【解析】特朗普制是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
10. B【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孔子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丰富弟子的常识,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使弟子永远不想停止,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1. D【解析】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主动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响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品德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2. A【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是一种好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13. C【解析】近景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或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由个体以外的诱因而引起的学习动机。为了通过下个月的考试很显然是外在的近景性动机。
14. A【解析】画线是一种常用的复述策略。
15. 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这个时期的儿童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
16. D【解析】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依存型的人容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17. A【解析】情绪的两极性可表现为肯定的和否定的对立性质,如满意和不满意、喜悦和悲伤、爱和憎等。两极性也可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和消极的(或减力的)两方面。前者可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如喜悦可促使人积极地行动;后者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悲伤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两极性也可表现为紧张和轻松(紧张的解除)。两极性还可表现为激动和安静。
18. C【解析】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中第四个阶段是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这个阶段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文中小娜的做法符合这个阶段的特征。
19. A【解析】强化法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题干中体现的是正强化,即在所期待的行为出现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
20. D【解析】对自己的动作不能控制是强迫症的表现。
21. B【解析】课堂纪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拒不服从的表现;阶段二:自私自利的表现;阶段三:人际关系表现;阶段四:自我管理。处于阶段三的学生已经培养出了纪律性,他们表现良好是因为环境要求他们这么做。这个阶段是人际交往的时期,他们在意别人如何评价他们,同时也希望别人喜欢他们。
二、辨析题
22. 【解析】
错误。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本身有着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即教育可以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发展本身具有继承性。所以教育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因此,题目中的观点错误。
23. 【解析】
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所以题目中的描述,对教学评价理解过于片面。
24. 【解析】
错误。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本说法错误。
25. 【解析】
错误。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联系:德育过程影响品德形成过程,品德的形成需要德育来促成。
区别:①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儿童品德进行培养的过程,它是受教育者与外部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
②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人在外部影响下,内部思想品德的变化发展过程,是主体人与外部各种教育、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一定思想品德变化发展结果的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和发展范畴。品德形成是人的发展过程,是儿童政治、思想、道德结构不断构建完善的过程。它侧重于道德主体的内部运动。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因此,品德形成过程是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简答题
26. 【参考答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27. 【参考答案】
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28. 【参考答案】
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合理。复习方法合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①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②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③复习方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其中综合识记效果最佳。④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超额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
29. 【参考答案】
福勒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
(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来,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
(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四、材料分析题
30. 【参考答案】
(1)主要体现了以下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深化。
(2)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求如下:
第一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
第三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31. 【参考答案】
(1)四个人的气质类型分别是:肖平是胆汁质,王东是多血质,高力是粘液质,赵翔是抑郁质。
(2)胆汁质的特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多血质的特征: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粘液质的特征: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话少,表现出内倾性,同时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抑郁质的特征:有些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3)气质在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影响着个体活动各方面的发生和发展。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对于人才培养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了解并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每一种气质都存在向某些积极或消极性格品质发展的可能,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应刻意的改变学生气质,而是要注意帮助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发展积极品质而克服消极品质。
其次,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特点,可以分别采取各种相适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良好品格。教师在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要注意从学生的气质出发,进行教育。
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具有说服力的严厉的批评,可以促使他们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任性行为,但不能激怒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去锻炼他们的自制力,沉着冷静地对待事物。
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可交给他们更多的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活动中磨练他们的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对于粘液质的学生需要更耐心地进行教育,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时应给予更多的思考时间,才能使他们逐步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对于抑郁质的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要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鼓励他们参加公开活动的勇气。
最后,教师只有将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使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乐于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